品讀南京| 揭秘!黨內“女包公”的傳奇人生
七一前夕,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人物傳記類圖書《中共一枝梅——錢瑛》。該書真實記錄了原中共中央監委副書記錢瑛的光輝人生。
錢瑛在黨內外享有很高的威信,黨內尊稱她為“錢大姐”,周恩來贊揚她“鐵面無私”;她也是電影《洪湖赤衛隊》中韓英的原型,群眾贊譽她為“女包公”。
《中共一枝梅——錢瑛》日前出版。南報融媒體記者 李子俊 攝
錢瑛和南京有著深厚的淵源。
她的革命伴侶、一生摯愛譚壽林,是長眠在雨花臺的英烈。在梅園新村紀念館一樓大廳的漢白玉浮雕上,鐫刻著周恩來、董必武、葉劍英等人的頭像,右上角一位齊耳短發的清秀女子,就是錢瑛。
如今,梅園新村紀念館里,還珍藏著一張泛黃的戶口卡,上面就有錢瑛的名字和照片。
1946年5月,錢瑛在南京辦理的戶口卡,現藏于南京梅園新村紀念館。
該書的作者楊力仁潛心研究錢瑛生平13年。日前,紫君采訪了楊力仁,聽他講述錢瑛這位女中豪杰的傳奇人生,以及該書創作背后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以死抗婚
從包辦婚姻叛逆者成長為革命者
在電影《洪湖赤衛隊》中,那個英姿颯爽、有勇有謀的韓英,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幾十年來一直是熒幕上的經典女英雄形象。
很多人不知道,韓英的原型確有其人,她就是周恩來領導隱蔽斗爭的主要助手,多次深入龍潭虎穴的錢瑛。
“錢瑛早在少女時代,就渴望人格獨立,對封建陋習深惡痛絕,具有鮮明的叛逆精神。”在書中,楊力仁講述了錢瑛是如何從一名包辦婚姻的叛逆者,成長為一名革命者的。
1903年
錢瑛出生在湖北省潛江縣的錢家莊,自小便深得家人寵愛。她雖為女兒身,但在家族中卻享有與男子同樣的待遇,因排行老四,被稱為“四爹”。
19歲時
錢瑛已經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慕名提親者絡繹不絕。父親把她許配給一個大戶人家,然而錢瑛痛恨包辦婚姻,堅決要求退婚。
“她再三向母親哀求,仍然得不到理解,便寫好遺書,摸起一把剪刀猛刺頸部,頓時血流如注……”后經搶救保住了性命。這般以死抗爭,迫使母親不得不退了婚。楊力仁在書中這樣寫道。
1927年3月
錢瑛在湖北女師求學時,參加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一個月后,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瘋狂屠殺共產黨人。在白色恐怖籠罩下,入團僅兩個月的錢瑛,不顧兇險,毅然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愛侶犧牲女兒夭折
畢生精力獻給黨
“錢瑛的一生,可以說歷經坎坷,經歷了常人想象不到的苦難。”楊力仁說,她的丈夫譚壽林犧牲了,唯一的女兒也夭折了。她一個人孤獨生活了42年,把畢生精力獻給了黨。
1928年7月,錢瑛第一次來到上海,被分配到中華全國總工會秘書處擔任秘書及內部交通員,在常務委員劉少奇和秘書長譚壽林的直接領導下工作。錢瑛和譚壽林在工作中萌生愛情,在劉少奇等人的撮合下,1928年底兩人舉辦了簡樸的婚禮。
婚后不到百日,錢瑛就被黨組織派去莫斯科中山大學“學革命”。入校不久,錢瑛便發現自己懷孕了,后來她早產生下一個女兒,不得已交給蘇聯保育院代為撫養。1931年春,學習期滿,這時國內斗爭的形勢異常嚴峻,錢瑛決定只身回國,忍痛把女兒留在蘇聯。
錢瑛秘密回國后,在上海與譚壽林久別重逢,黨組織決定派他們到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工作。但就在啟程前夕,中華全國總工會突遭敵人破壞,譚壽林決定留下來善后,后遭叛徒出賣被捕。1931年5月30日,譚壽林在雨花臺慷慨就義,年僅35歲。在給妻子的訣別信中,他寫道:“親愛的:我們未竟的事業,我們滿心憧憬的未來,還有我們的孩子,只有靠你一人去奮斗了!”
噩耗傳來,錢瑛悲痛欲絕,立志要完成丈夫未竟的革命事業,終身沒有再嫁。1961年,為了紀念譚壽林英勇就義30周年,錢瑛提筆寫下詩句:“丹心貫日情如海,碧血‘雨花’氣若虹。三十一年生死別,遺篇再讀憶初逢。”
“錢瑛與譚壽林結婚3年多,相處卻僅百日,甚至找不到一張夫妻的合影,令人扼腕嘆息。”楊力仁感嘆道,而他們唯一的女兒,也沒能存活下來。20多年以后,錢瑛才輾轉得到孩子夭折的消息。
智勇雙全
是《洪湖赤衛隊》女主角原型
楊力仁說,在湘鄂西革命根據地,錢瑛的戰斗經歷是一段傳奇,被當地群眾廣為傳頌。
在擔任中共潛江縣委書記時,錢瑛領導群眾,掀起了“打土豪、分田地”運動。她還在潛江縣建立了一支由幾百人組成的游擊隊,曾3次阻擊敵軍竄犯,配合紅軍4次進占潛江縣城,令敵人聞風喪膽。敵人對她恨之入骨,多次造謠宣稱已經將她抓住處決。還在《申報》上刊登出“潛江女匪錢瑛落網,就地正法”的假消息。
1961年,歌劇《洪湖赤衛隊》在北京上演。一夜之間,劇中女主角、以錢瑛為原型的赤衛隊隊長韓英和主題曲《洪湖水,浪打浪》紅遍全國。賀龍觀看該劇時贊嘆:“這個劇編得好,演得也好,臺上的韓英典型地再現了當年的錢瑛同志。”
1933年4月,錢瑛因遭叛徒出賣被捕。“在獄中,她曾經4次組織絕食斗爭。后來在周恩來的親自營救下出獄。錢瑛被關押4年零5個月,其間艱險非常人所能想象。”楊力仁說。
1937年9月,出獄后的錢瑛(中)與獄友夏之栩(左)、張越霞(右)合影。童小鵬攝
錢瑛自1940年被調入中共中央南方局后,一直在周恩來的直接領導下工作。1946年5月,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國共談判的中心隨之遷到了南京。錢瑛又跟隨周恩來戰斗在南京梅園新村,擔任中共中央南京局組織部部長兼地下工作委員會成員。
在國共南京談判破裂前夕,錢瑛奉周恩來之命,秘密潛伏到上海,繼續領導國統區地下斗爭。
1947年5月,在錢瑛、劉曉等人領導下,5000余名學生在南京開展“反饑餓、反內戰”大游行。國民黨當局軍警用水龍、皮鞭、棍棒襲擊學生,釀成了震驚全國的“五二〇”慘案。此后,在各地地下黨的組織下,學生斗爭進一步發展為“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運動,席卷了武漢、重慶、廣州等60多個大中城市,學生紛紛罷課,抗議“五二〇”慘案,迅速匯成愛國民主運動的巨大洪流,強烈沖擊著國民黨反動統治。毛澤東稱其為“第二條戰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錢瑛在新中國的紀檢監察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她歷任中央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部長、內務部部長、中央監委副書記等職。
錢瑛堅持真理、實事求是、鐵面無私的精神,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稱贊,被譽為黨內“女包公”。1973年錢瑛去世,享年70歲。
赴俄羅斯尋找學籍檔案
珍貴史料填補傳記空白
“錢瑛大姐是我早年革命道路上,給予我教育、幫助最大,留下印象最深、最難忘的老領導之一。”在該書的序言中,錢瑛的老部下、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王漢斌深情回憶道,“她的教誨與指導使我終身受益。她是一位嚴格,甚至有些苛求的領導,同時又是一位和藹可親、體貼入微的大姐,她對我從住所的安全,到愛情、婚姻,無不關懷備至。”他直言“錢瑛同志是最受我尊敬的兩位女性之一”,并給錢瑛題詞“錚錚鐵骨,耿耿丹心”。
楊力仁說,自己從2006年開始致力于錢瑛生平研究,先后發表了《錢瑛與第二條戰線的開辟》《中央監委副書記錢瑛的傳奇人生》和《紅骨埋在雨花臺》等文章,引起人民出版社總編輯辛廣偉的重視,辛廣偉建議他進一步充實內容,撰寫一本錢瑛的傳記。
“搜集錢瑛各個歷史時期的重要史料,是撰寫本書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楊力仁說,為了厘清錢瑛的主要革命經歷,自己先后查閱1000多萬字的文史資料,數十次赴錢瑛曾經生活、戰斗和工作過的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貴州、上海、北京、南京、重慶、延安、合肥等地考察和調研。
1929年至1931年,錢瑛曾留學莫斯科中山大學,這段歷史過去因為缺乏史料一直語焉不詳。“當我了解到俄羅斯國家社會政治歷史檔案館可能藏有錢瑛的學籍檔案時,先后多次請人到該館幫助查找,終于在浩如煙海的3600余名中國留學生和當年赴蘇人員的檔案中,查到了錢瑛90年前的學籍檔案,搞清了她的入校時間、學生證號、俄文名字,以及學習成績和政治表現等。”楊力仁說。這批重要檔案系國內首次發現,是研究錢瑛生平的重要突破。
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生花名冊,方框內為錢瑛的有關情況。
該書收錄了115張珍貴照片和重要史料影印件,每一張照片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原中共云南省工委書記鄭伯克因長期從事地下工作,在新中國成立前沒有照過一張照片。書中需要收錄一張鄭伯克的照片,鄭伯克年近80歲的女兒鄭為群,帶著新中國成立后的全家福,坐著輪椅到文印社去掃描,再從中截出她父親的照片,發給楊力仁。
作者簡介
楊力仁: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政治部主任,安徽省巢湖軍分區政委,巢湖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合肥市政協副主席等職。長期從事政治工作、政法工作和理論研究,出版和發表《實踐與思考》等100多萬字的書籍以及黨史和軍史文章。
- 向全球講述南京最美抗疫故事 2020.07.16
- 小康生活十二時辰 | 北大博士扎根南京,忙的是“頭”等大事2020.07.04
- 南京老城南的小康愿景:古都老街重生記2020.07.04
- “最美防疫志愿者”劉凡華:為誠信之城南京多做些實在事2020.07.04
- 從南京開始,多國文學愛好者探文脈2020.07.04
- 今年上半年,藍天多了近一個月 2020.07.04
- 全鏈條人才保障“筑巢引鳳” 2020.07.04
- “中場”壓哨上市,南京5樓盤齊開2020.07.01
- 抗疫話劇《飛向春天的鴿子》演繹南京武漢“雙城故事”2020.06.29
- 別眨眼!暴雨中南京江面出現成群江豚2020.06.29